服装工业网首页
会员数量310283名,企业197344家;专业人士112939名; 登录 免费注册
服装云教育 > 资讯 > 院校快报

东华大学校长 以“海派”成就“时尚第六都”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作者: 时间:2013.04.18 浏览量:662

  记者:作为历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品牌项目,“环东华时尚周”昨晚启幕。东华大学是国内首批创立时尚设计类学科的“211”高校之一,纺织与服装学科排名始终保持国内第一,最近“设计学”又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沪上第一,身为校长如何看待本土服装“走出去”?

  徐明稚:国家领导人偕夫人出访,通过着装将民族品牌带出去,引出本土服装设计一系列话题,这对本土时尚而言是一种很好的借力。时尚总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文化发展又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国力强盛,则文化昌盛,才有自主时尚、自主设计、自主品牌的规模化。

  记者:上海是中国经济、文化重镇,成为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之一,正在力争跻身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东京五大时尚之都以外的 “第六都”。在这方面,上海有何特色?

  徐明稚:可以这样说,几大时尚中心各具特色,比如伦敦的前卫先锋、巴黎的奢华浪漫、纽约的自然休闲、米兰的新奇实用等,那么上海的特色何在?我想,上海不能没有特色,这特色应该就是“海派时尚”。对于海派,简单理解,可谓“海纳百川、中西合璧”。

  记者:人们谈起海派时尚,想到的往往是过去的年代。今天的“海派时尚”有什么新意?

  徐明稚:建设“设计之都”,应该有根、有源、有魂。这届“环东华时尚周”,将发布《流行上海——2014/2015年秋冬海派流行趋势》一书,这是东华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业界设计名家以及产学研合作企业的集体智慧结晶。他们将国际时尚潮流与上海本土特色结合,以“融合”作为“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的关键词。

  记者:大学可得风气之先,这本大部头的 “海派时尚手册”,对时尚产业界有何意义?听说眼下不少服装企业不得不购买海外研发的流行趋势,指导自己的设计。

  徐明稚:这部《流行趋势》本身即是上海“设计之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果之一,与之配套的“流行上海”网站也同步开通。包含本土设计师及品牌企业人士在内,公众均能免费查阅网站的最新潮流趋势分析报告。东华大学正致力于创立“海派时尚”学派,有义务为海派时尚振兴发出呐喊,打造沪上时尚的“头脑”和时尚产业的策源地。

  记者:“设计之都”的根本还是人才,大学如何培养海派时尚人才,形成一个设计圈?

  徐明稚:培养人才的确是第一位的。既然“海派时尚”在于融合,我们也在探索国际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通常为一对一、点对点模式,即本土一所高校对应国外一所高校,而东华大学正在报批建设的“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尝试采用一对多、点对面的办学模式,这些合作国、合作校均走在时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前沿尖端,如纽约时装学院、爱丁堡大学、伦敦时尚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等。而在师资结构上,海外教师、本土教师、业界人士各占1/3。

  在这样多元文化交融的试验田上,师生博采众长、左右逢源,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形成独特的设计思想,这恐怕才是塑造海派时尚风格最理想的方式吧。

  记者:海派时尚是个生态体系,不仅是时尚教育单方面的事,还需要许多支撑,是不是?

  徐明稚:大学参与建设以海派时尚为根基的设计之都,非常需要氛围与环境配套。目前,我们正与所在区共建“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仅长宁区范围内,与时尚创意相关的企业就达5300多家,我们有足够发展空间、潜力和信心。

  记者: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设计之都,如何体现本地先导性、引领性?

  徐明稚:我们觉得,形成海派时尚的设计圈、产业圈,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路径之一。对海派时尚的公共投入实际上属于“轻投入”,也是“绿色投入”,对业界投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产生的经济和文化效应也将成倍放大。可以预见,重整海派时尚,重建文化自信力与软实力,必能释放出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要投稿
图片资讯
热门资讯

设置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声明|友情链接|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