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让普通孩子走上国际舞台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时间:2013.11.11 浏览量:710
“造星”基础——“魔鬼训练”不含糊
“模特班”实行的是“个性化培养环境、多样化培养模式”。近几年,随着该班名气越来越大,成了报考热门。2013年,服装表演专业计划招生66名,共有近千人报考,录取率不足6%。
有幸进入该班的学生,美丽背后却并不轻松。“模特班”实行小班教学,形体训练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拿出你们平时逛街试衣服的自信出来,舞台上我就是女王!”“模特班”总教头尹敏教授在台下竭力让她们保持自信,纠正她们的姿态和步调,时不时还亲自带头走上几个来回。
表演专业学生肖玮强每天要练的基本功就是“靠墙站”,他把双腿并拢,中间夹一张纸,吸气提臀,稳稳地靠在身后门板上。“为了把双腿变得更直,这种训练一般每天练一个小时,如果练习时纸落地,再加15分钟。”肖玮强说。
表演专业学生在学好服装表演、舞蹈基础、形体训练等专业课程外,还必须学习设计、美学、编导、文艺等非专业课程。张文辉、朱雯等该校顶尖设计师的工作室里,“模特班”的学生与设计专业学生一同受到严格要求。
“造星”途径——在社会大课堂中以赛促学
自迈入大学起,“模特班”的学生就在时刻等待着各种比赛。获得第37届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冠军,该校服表专业学生庞盼盼说,“参赛更像考试,是对学校所学知识的综合考评。”
去年,中国国际时装周首次开设大学生服装设计展演专场,刘阳琳也正是在这次时装周上受到了国内知名设计师祁刚的青睐,不仅给予他专业指导,甚至邀请刘阳琳去参加他的时装周。
学校与新丝路模特公司等众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每年有近70名学生组团征战新丝路模特大赛,占全校表演专业总人数的60%以上。
除了在比赛中学习专业知识,“模特班”的学生由于更早接触社会,危机意识也愈发强烈。
钟阳阳在校时就已签约新丝路模特公司,在北京工作。“有时会感觉所学的知识不够用,需要充电。”钟阳阳选修了服装设计和艺术美学,为的是增强对服装的感悟。
第50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冠军、服表专业学生袁思怡,对外语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因为大部分选手都用英语交流,她和选手的交流相对困难。“经历是一位良师,没有这次参赛,我可能永远不会去好好学习外语。”袁思怡坦言。
“造星”载体——“美在纺大”的大学文化
纺大校园里,人行道两旁的树干上被艺术学院学子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花毛衣,一群行为艺术的爱好者分散于四周扮演着“活体雕塑”,还有三三两两背着单反拍摄微电影的学生。
纺大校区常有一群七、八十岁的教职工肩并肩走着“猫步”,几位头发花白的退休教师凑在一起唱着《沙家浜》选段,师生自编、自导的电影《霓裳曲》,演员都是在校学生,冠军模特悉数亮相。
张文辉、朱雯老师的作品先后亮相巴黎时装周,在作品中彰显“东方元素”,使东方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服饰上显露无遗。
“如果仅仅是表演、外型,并不能支撑模特班‘造星’,还需要纺织服装学科的支撑。鲜明的纺织服装特色和突出的艺术设计优势,为学校引领时尚艺术之美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该校党委书记尚钢介绍。
VR虚拟服装展馆——惠州学院毕业设计动静态展2020.09.11
“镂空建筑”穿身上 科大学子服饰设计赛夺银奖2014.12.17
德阳一高校创意“服装秀”纪念“12·9”2014.12.10
国内首家三维立体纺织实验室终于快要建成了2014.11.17
天津工大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人才“摇篮”2014.11.11
北京服装学院举办第十届“科学·艺术·时尚” 节2014.10.23
全国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江苏工院获五个金奖2014.10.21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与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签订共建协议2014.10.20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