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院校产学研现状统计分析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 时间:2014.06.24 浏览量:1047
统计和分类方法 纺织院校细分四层次
为深入比较不同层次纺织院校产学研合作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将我国的纺织院校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5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纺织高校,即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苏州大学。第二层次为在纺织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且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文章选取了以西安工程大学、中原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青岛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等为代表的12所纺织高校。第三层次为近年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目前尚无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高校,如河南工程学院、辽东学院、德州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和嘉兴学院等16所本科高校。第四层次是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代表的25所纺织类高职学院。
同时,为比较不同层次纺织院校在纺织行业各个领域产学研合作情况,依照所发表论文内容,将所统计科研论文细分为十类,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
主要研究领域分析 纺纱论文独占鳌头
根据统计结果,2011~2013年《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共有校企合作论文234篇。其中,所涉及研究领域分布如图2所示。
校企合作论文主要涉及领域依次为纺纱、纺织品相关和纤维材料,其中,在纺纱领域校企合作论文数量最多,为82篇,占校企合作论文总数的35.04%;其次为纺织品相关和纤维材料领域,分别占校企合作论文总数的19.23%和11.11%。据统计,在纺纱领域内,有31.54%的科研论文属于校企合作,纺织品相关领域则为20.00%,在所有分类中位居前两位,而纤维材料领域校企合作论文所占比例仅为10.97%。
分析认为,国内有关纤维材料的研究仍不成熟,大多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能够工业化生产的新型纺织纤维很少,因此,纤维材料领域的学术研究仍以纺织院校单独研究为主,与生产企业间合作较少。而纺纱和纺织品相关领域的行业基础较好,有利于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因此,校企合作论文所占比重较大,适合于相关产学研合作的进行。此外,在基础理论和服装领域校企合作论文比例明显偏低。
分析认为,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企业创造利润,因此,有关基础理论的校企合作论文数量明显偏少。而服装学科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服饰文化和服装理论,另一方面,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科研成果虽然可以应用于服装生产,但是国内服装企业多以产品代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对相关科研成果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服装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相对较少。
据统计,位于第一层次的5所高校论文发表数量为633篇,其中江南大学203篇,东华大学148篇,浙江理工大学145篇。第二层次的12所纺织院校共发表论文260篇,其中,发表论文数较多的为西安工程大学60篇,中原工学院33篇和北京服装学院29篇等。第三层次的16所本科院校共发表论文203篇,其中河南工程学院33篇,名列第一,辽东学院和德州学院分别为22篇和21篇,紧随其后。第四层次的纺织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发表论文139篇,其中,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发表论文27篇,甚至超过了大部分纺织类本科院校,而之后的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15篇以上,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根据《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科技文献统计结果,不同层次纺织院校论文发表数量所占比重如图3所示。
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纺织院校科研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依次为纤维材料、纺织品相关和纺纱,且第一层次纺织院校关于纤维材料的科研论文比例达到19.59%。而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纺织院校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领域则为纺纱,且第四层次高职类纺织院校涉及纺纱领域的论文比例高达32.37%,远高于第一层次的11.69%。
分析认为,纤维材料的研究对于科研条件要求较高,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纺织院校在实验设备和师资条件方面实力雄厚,有利于纤维材料的研究。而纺纱领域的学术研究则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综合考虑教学理念和院校定位,因此,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纺织院校更加注重纺纱领域的研究。
尽管第一层次的纺织高校所发表关于校企合作的论文数量最多,为70篇,但是,校企合作论文数占高校论文总数的比重最少,仅为11.06%。分析认为,第一层次纺织院校实力雄厚,吸引广大生产企业积极与其进行技术合作,因此,所发表校企合作论文数量很多,同时,第一层次的院校有许多纵向项目和基础科研,以致校企合作论文数占高校论文总数的比重较少。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校企合作论文数分别为48篇和27篇,而第四层次的为38篇。另外,校企合作论文数占高校论文总数比重最大的是第四层次的纺织类高职学院,达27.34%,然后是第二层次的纺织院校,为18.46%。
分析认为,虽然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条件相对较差,但是,院校定位和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与生产企业接触较多,因此,产学研合作在院校科研活动中所占比重很大。另外,相比于第三层次纺织院校,第二层次纺织院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吸引生产企业与其合作,因此,产学研活动相对较多。
综合对比 高职院校互动积极
以2011~2013年《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所刊发科研论文为例,我们系统研究了纺织科学各领域论文发表趋势以及不同层次纺织院校产学研合作情况。结果表明:国内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纺纱和纺织品相关领域。另外,位于第一层次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纺织院校在学术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中具有较大优势,产学研合作在第四层次纺织类高职学院科研活动中作用显著。 纺织院校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纺纱和纺织品相关领域,其次为织造领域和纺织自动化应用等,在纺织基础理论和服装方面,校企合作最少。
尽管第一层次纺织院校所发表校企合作论文数达70篇,在所有四个层次纺织院校中位居第一,但是,校企合作论文数占第一层次高校论文总数的比例较低,仅为11.06%。第四层次纺织类高职学院校企合作论文所占比例为27.34%,表明产学研合作在纺织类高职学院的科研活动中作用显著。
产教融合效果好 毕业生就业率达96%2014.12.09
北京服装学院用艺术作品弘扬主流价值观2014.12.05
国内首个省级牛仔科研平台落户武汉纺织大学2014.11.27
中英服装设计教育合作碰出什么火花?2014.11.03
宁波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揭幕 校企合作谋发展2014.10.25
三院士齐聚浙江纺院 支招纺织人才培养2014.09.24
武汉纺大:专业嵌入产业 产业哺育专业2014.09.17
香港服装学院激情舞霓裳2014.07.31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