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业网首页
会员数量315118名,企业202112家;专业人士113006名; 登录 免费注册
服装云教育 > 资讯 > 教育动态

院校水平差异在哪里-知名设计师点评大学生时装周

来源:中国服饰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3.06.07 浏览量:803

  院校水平差异在哪里

  4月下旬举行的首届中国大学生时装周,其发挥得平台作用得到了包括发布院校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作为本届时装周的评委,武学凯、刘薇、祁刚、施杰4位著名设计师参与了全部22所院校毕业作品发布会的评审工作。他们以职业设计师的视角对发布进行了细致观察,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是秀创意还是成衣

  ●3所获奖院校代表了不同的定位,这也为全国的服装院校指明了方向。

  ●每所院校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向是有差异的,办学要有特色,真正确定方向和目标后要坚持下去。

  施杰:中国大学生时装周举行得非常有必要,它展现了各院校的教学方向和审美体系,反映了今后的设计人才梯队建设情况。以前院校之间缺乏横向交流,此次时装周平台为院校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对院校的教育以及设计方向都有益处。

  刘薇:这次对于获最佳发布奖的3所院校,评委们在意见上比较统一。像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从市场性和创意性上表现比较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表现也很好,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作品表现注重艺术创意,更具学院派的特点。但也有一些院校,原本评委们的期望值比较高,而秀演结果不近如人意。这反映出有些院校虽然名气大,但当很多院校站在一个平台上比较时,就显出差距了。

  祁刚:我认为,北京服装学院注重创意与实用性的结合,服装做工比较精细。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侧重于艺术创作,秀演前半部分非常好,后半部分如果砍掉一些厚重的东西而做一些有艺术感的高级成衣会更好。现在国际上不太流行这样像壁毯式的服装了。

  施杰:服装设计未来有两个方向:艺术性更强的,艺术与商业平衡的。我个人认为艺术性更强的设计会让服装设计走得更远,这方面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做得不错。北京服装学院代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可以看出该校教学系统完善,展示的学生作品非常完整,对未来市场把控的潜力很强。清华大学的学生基本功扎实,设计商业性的体现上要少于北京服装学院。3所院校刚好代表了不同的定位,这也为全国的服装院校指明了方向,结合它们的教学理念、师资状况,看清楚自身定位在哪里。

  武学凯:每所院校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向是有差异的,办学要有特色,真正确定方向和目标后要坚持下去,而且院校要持之以恒地改善和精进,让学生的创意怎样再纯粹一点,再有探索性和感动一点,要注重成衣的面料、版型、工艺,如何把定位与相关的要素结合得更好。

  院校水平差异反映什么

  ●院校除了地域和信息方面有别之外,老师对于学生教导的方式、方法,以及观念上的思考也是造成院校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武学凯:大学生们的设计充满了对于时装的探索、想象,我们看到很多有创新的作品。但是这些场秀中也反映了一个特点,学生在服装语言的基本表述上的不足。很多作品游离在创意与成衣之外,服装在某个点上很好或者某个细节很好,但设计者忘了服装整体给人的感受。


  从毕业生设计作品整体来看,应该更接近流行趋势,如何在作品中展现一些更具趋势感的东西,这要求学院在教学层面,应该培养学生多看、多想,把新的思想观念带入教学中去。我认为院校水平的差别,除了地域和信息方面有别之外,老师对于学生教导的方式、方法,以及观念上的思考也是造成院校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刘薇:一些院校的秀演反映出作品在流行度的把握上不够,存在自娱自乐的情况,作品既没有创意点又没有市场,完全是元素的堆砌,这样的服装设计会引向歧途的。造成这种现象与院校的地域性以及指导老师的眼界有关。

  祁刚:现在的秀演体现出院校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除了几所名牌学院,相当一部分学院的秀演作品反映出闭门造车的教学现状,学生的设计对基本东西没有抓住,像时尚潮流是什么,裁剪、模特体型是什么样的等等。有些院校表现比较好,也反映在得到企业的资助,学生可以用更好一些的面料,作品做工也好一些。建议院校老师多与企业、品牌接触,这样与市场接轨才能带动学生在设计创作上提高。

  我建议下一届的大学生时装周上,要求用一些共通的元素,设计3套成衣搭配1套艺术化创作服装,这样就好玩了。我希望明年增设一些个人的单项奖,把那些在秀演中有才华的学生创作突出出来。

  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院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设计创意需要落地;

  ●要培养设计师对社会生活的责任感。

  刘薇:这次带着审视的眼光看了20多场秀,总体感觉现在院校学生服装设计越来越成熟,接近市场趋势,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学生的设计水平有高低,可能有些人更具天赋,但指导老师的思路和眼界非常重要。对此我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在学生时代,要更鼓励和保护他们的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设计,但院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设计与音乐一样,是有韵律的,要给人以愉悦感、舒适感。如果没有以美感为基础,凭空想象、天马行空地去设计,是没有章法的做法。设计师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服装,具备的美感认识,这样产生的创意点是持续其职业生涯的源泉。

  第二,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设计师,也就是说设计师要有职业归属感。当然我们非常欣赏有创意的设计师,但这些创意需要落地。设计师认认真真地做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非常重要。

  第三,要培养设计师对社会生活的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日益显现,人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设计师的设计需要对人们的现代生活有某种正面的导向作用。我们看到很多作品用塑料等材料,虽然是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来使用的,但这些都会对人们今后的消费观念产生误导。设计师要从思想层面去体会设计,这次我看到有一套服装上带有青草的设计,这个灵动的创意点让服装更具思想性。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要投稿
图片资讯
热门资讯

设置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声明|友情链接|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19024797号-1